做最好的自己,做幸福的班主任
——参加《新形势下中小学班主任专业素质提升高级研修班》学习有感
近日,我有幸参加了《新形势下中小学班主任专业素质提升高级研修班》学习。在为期两天的学习中,我们聆听了著名教育专家、教育部《人民教育》管理室主任任小艾老师和著名教育专家、全国模范班主任、上海建平集团原总校长冯恩洪教授的专题讲座,聆听了四川省教育学会教育发展中心研究员陈建老师的专题交流《“体验式”班队活动创设理念与操作介绍》,观摩了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杨琳老师、贾茜老师和唐燕老师组织的“组合式”、“情境式”和“交流式”班队活动。怀揣沉甸甸的学习收获,在梳理和消化的过程中,这样一个意念在心中逐渐清晰起来,那就是“做最好的自己,做幸福的班主任” !
一、审视自我、不断提升,做最好的自己
著名教育家、思想家卢梭在自传体小说《爱弥儿》中,有这样一句话: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重任以前,先要审视你是否把自己造就成了一个人?你自己是否是人们心中的模范?卢梭提出这一观点前1700年,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杨雄就说过:“师者,人之模范也。”再往前追溯,孔子曾说过: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:作为教师,我们的学识、我们的人品,直接决定我们事业的成败,直接影响我们的教育对象的成长。这就需要我们经常地、深度地审视自我、不断提升,做最好的自己!任小艾老师在讲座中提出,教师的成长必须经历以下七个步骤:
第一,学会调查研究
爱孩子,是做一名合格教师的底线。任小艾老师说,光有爱不行,更应该懂得爱的科学,爱的技巧。那么,我们就得与教育科研结缘。调查研究就是一种科研方式。我们常用的调查方法有:对每一个孩子进行家访、跟每一个孩子进行一次心灵对话、对共性问题进行问卷调查。对调查到的信息作深入的分析、研究,是我们不断提升工作质量的基石。
第二,学会反思
调查之后的第二步是反思。在反思中肯定自我,科学调整最近发展点;在反思中批判自我,客观把握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。纵观当今中国教育界的成功者,无一不是反思型人才。他们都经历了无数次痛苦的蜕变,才取得辉煌的成就。
第三,学会总结
反思之后要认真地总结工作,做得怎么样,哪些工作值得肯定,哪些工作需要认真地思考和改进。“用力干,干出合格;用心干,干出优秀。”所以在工作中,我们都要做教育的有心人。
第四,学会阅读
在一次次的总结中我们才会发现,曾经的很多做法要么违背了教育规律,竭力而不达;要么不是最优策略,事倍而功半。我们常说,“给学生一杯水,自己要有一桶水”。而对今天的老师来讲,有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,我们应该有一眼泉。怎么才能让自己有一眼活的泉水呢?两位专家都提到,我们首要的任务是学习!正如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:你要想当好先生,先要当好学生。
这两位专家以及我所知道的所有专家型校长、老师在谈及自己的成长时无一例外地都旗帜鲜明地告诉我们,读书是成长的阶梯。无论是学术性的还是文学性的,无论是成人读物还是儿童读物,我们要博览,因为只有厚积才能薄发!冯恩洪教授告诉我们,当今世界的竞争实质上是教育的竞争,而教育的竞争实际是阅读的竞争。他说,中国有阅读能力的人,人均每年读书4.5册,而韩国是11册,日本则多达60册。推而广之,我们不难看出教育差异的根源所在。
第五,学会改变
学习之后的下一步就是改变自我。该怎么改?中国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在一次和他的弟子交流中说了一句话:“学我者活,用我者死。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,凡是学我精神的人,你一定会成为一个新的人;你模仿我的画技,即使惟妙惟肖,充其量是齐白石第二,永远成不了你自己。也就是说,在学习别人的东西时,你一定要有一个借鉴,化众人之所长,创造出新的自我。
第六,学会创新
改变的下一步就是创新。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该怎么办呢?任老师说,只能改变自己,集情感、科学、艺术于一身塑造一个新型的教师形象。她举例介绍了自己的“创新三原则”——她每当接手一个新班,总会告诉孩子:第一,绝不因为你犯错而请家长;第二,家长会不点名批评任何学生;第三,家访不告状。这三点,她坚持了下来,学生当然喜欢她了,其结果是“亲其师,自然近其道!”
第七,学会提炼和升华
把做过的事,创造出来的原则和做法都归纳起来,并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,通过认真地写作,完成自己的文章,一旦有时机的时候,你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展示自我、影响他人,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。
有一位经济学家曾说过,十年前的教育就是十年后的经济。那么,我们今天的教育就决定了十年后的经济。因此,教师的工作是超前性投资,滞后性效益。那么教师就必须要着眼于未来,就必须要学习。冯恩洪教授说,如果我们每天都在学习都在思考,就会发现每天都是新的。
当然,一个最好的老师不应该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,因为这样奉献,只能算是一种悲壮的美。我们应该照亮别人也发展自己、快乐自己!
二、正视教育、研究学生,做幸福的班主任
有人说,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,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。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就是一份神圣的工作,因为我们爱着别人的孩子。但如果我们爱的方式一旦出错,就好心干了坏事,不但称不上“爱孩子”,更谈不上“爱自己”。所以,任小艾老师说,中国现有的1500万教师面临着一个同样的课题,就是改变教育的方式。由管理型变为服务型。因为教育的本身就是一种服务。而服务的本质就是满足需要。我们的服务就是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!而我们在教育实际中,往往偏离了教育的本意。我们不是在服务于社会、服务于人,我们是在管理学生。因为要管学生,所以我们的主观问题就多了,而往往缺少客观的判断;因为要管学生,所以我们“武断”的可能就增加了,就没有了与孩子同样的高度,势必方法也就简单了。
弄清了教育的本质之后,我们要做的就是重新认识自己的学生。有人说,今天的孩子几乎都是物质上的富翁,精神上的乞丐。他们最需要精神上的浇灌。而精神上的爱是哪些爱呢?任小艾老师归纳了五点:平等的爱、理解的爱、尊重的爱、信任的爱、民主的爱。任老师和冯教授都提到,只有真正关爱学生精神需要的班主任,才可能成为优秀的班主任,才能真正地享受讲台,成为幸福的班主任。
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成为幸福的班主任呢?冯恩洪教授谈到了五个坐标点:
第一,要有激情、有智慧,要做有智慧的班主任
冯教授说,如果说“聪明”是先天的,那么“智慧”肯定来自后天。教育智慧,则必然来自对日常教育细节的揣摩,来自不断的尝试、反思、改变、总结。他举了一个很简单的例子。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轻言细语的儒雅,当初,他常对大声喧哗的孩子大声呵斥。尽管很有威慑了力,但效果总是只在当时。这使他陷入了深深的反思。后来,他一改过去的简单粗暴,面对大声说话的孩子,他总是对他们温和地耳语:“两个人说话,咱何必让第三个人听到呢?”这一招果然长效,渐渐地,孩子们再也不需要提醒了。据他介绍,他的建平学校校园里,下课跟上课一样安静。
第二,要为有差异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
冯恩洪教授所在的上海建平教育集团,其办学核心理念就是“差异发展”。他们认为,一代人的全面发展,是由每个人的差异发展来实现的。他们的校训是:“人皆有才,但不全才。扬长避短,个个成才”。他主张:班主任要选择最恰当的时间,最恰当的地点,通过最恰当的人,做最恰当的事。他用《老虎当校长》这个生动的故事批驳了中国当前为了所谓的全面发展而“哪壶不开提哪壶”的教育。故事是这样的——
讲完故事,冯恩洪教授总结说,规范造就合格,差异发展促成特长。我们要“哪壶先开提哪壶”。而不能“哪壶不开提哪壶”。这个故事,形象地说明了他的一个观点:“学校能培养出什么都会的学生吗?每个学生都能做到全面发展吗?应该尽量让每个学生实现其充分、和谐、自然、均衡的发展!”之所以有这样“求全”的教育目标,缘于中国现行的评价制度。他说,“中国的评价只承认人的语言智慧和逻辑智慧,不承认人的多元智慧,中国的评价是总分评价。我们评选三好学生,要求平均分不低于85分,我觉得这是机械地理解全面发展。全面发展应该具有包容性,不排除尺有所短,寸有所长。”
第三,要做会演讲的老师
冯恩洪教授认为,班主任要经常在班级演讲,而演讲的要求就是:以知识充实,以哲理启迪,以榜样鼓励,以激情感染。
第四,要做学生欢迎的班主任
最好的班主任是又像班主任又不像班主任,正如齐白石先生所言:最有神韵的画是又像又不像的画。我们只有做适合自己学生的班主任,尊重学生的差异,尊重学习的情感需要,才能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。
第五,要成为最出质量的老师
冯恩洪教授说,很多职业及格就行,唯独教育事业不能如此,教师都应该争取做最好的老师,因为我们的“产品”不能返工!我们一旦误人子弟,对学校来说是几千分之一,对班级来说是几十分之一,而对一个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,就是他们头上的一片天!泰戈尔曾说过:播种一个信念,收获一个行动;播种一个行动,收获一个习惯;播种一个习惯,收获一个性格;播种一个性格,收获一个命运。作为老师,我们的教育教学就是在播种。我们播种的质量如何,就决定着学生是否收获幸福的人生。当学生幸福着,那么我们每天的忙碌,也就变成了无限的快乐,无限的幸福。
专家们精彩的讲座,饱含着他们对教育深邃的理解和长远的眼光。他们幽默的语言、精辟的论述来自于他们厚重的积淀。所以,他们的许多思想以及做法对于我来说,都需要在长期的实践与思索中慢慢消化、吸收。以上的摘录和思考,愿能供各位“窥一斑而见全豹”。愿“做最好的自己,做幸福的班主任”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! (撰稿:德育室 俞安君) |
|
文章 |
0838-2551128 / 2551997/15181058620
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黄河东路261号
deyangFLS@163.com